手机版
首页 > 范文大全 >

高考作文范文欣赏(看高考作文该如何写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28 10:19:10    


  文字版如下:

相处是有我之道,非唯我之道

  海德格尔在《存在与时间》中说:“此在(即人)是在世存在的,此在与他者共在。”“共在”即相处。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,只考虑他人而忽视自身,容易落入“无我”的窘境;而一味固执己见忽视他者,则可能堕入“唯我”的陷阱。可见二者并非取舍,而是权衡,坚守原则与底线同时换位思考虑及对方,在守与换的交互中,使相处中有我而不唯我。

  人首先是以自我为圆心,与周遭的他者相遇。海德格尔说:“此在的存在首先是‘我’的存在。”人要作为独立的个体与他者相处,预设了一个前提,即“我”先成为“我自己”。作为独立个体的“我”的存在,使与他人相处成为可能,而后从圆心出发,向四周扩散,与他人相遇相处,形成了类似于费孝通所说的“差序格局”。因此,所应守住的,便是使“我”之为“我”的“底层设置”,包括个人的底线原则,价值取向,先使相处成为“有我”之道。在与他者的相处中,虽然不得不承认有价值观改变或重塑的可能,所谓的“守”,恰使得改变不颠覆自我,外来不取缔本我,相处不成为异化。唯其如此,方才守住我之为我的逻辑连贯性,而不致在相处中落入自我的阙如。

  人以自我为圆心,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圆,圆的边界相触及时,价值发生冲撞,才开始守与换的叩问。相处有亲疏远近之分,关系疏远者,纵使价值窘(迥)异,对自身影响也并不大。我们真正关切的是,两个彼此接近的圆,在边界交互甚至交融的过程中,如何守住本我,又不伤害对方,在此,换位思考有决定性意义。若不是非黑即白的价值对冲,分歧就有对话与圆融的空间。只站在自身的唯我立场,有一叶障目之害。换位思考,是对对方立场合理性的体察,目的不在解构对方立场,而在发掘对方的真实关切,进而回到自身,不是负隅顽抗而是自我省察,求同而存异,对向身自身进行部分解构以及重新建构。倘若彼此都能由及人再由人及己,守其当守,求同存异,两个圆势必在彼此交互中扩展彼此的半径,成己成人。

  “守”对自我的建构有基础性意义,而“换”则对彼此交互、成人成己有决定性意义,从而成有我而不唯我之道。萨特说“他者即地狱”,我们总错把坚守自我与考虑他人放在天平两侧,仿佛他人真是与自己对立的地狱,非要称个谁重谁轻。没有坚守自我的换位思考,使自我迷失在他人之中;没有换位思考的坚守自我,则是构筑起唯我的城堡,拒他人于门外。在坚守自我基础上的换位思考,在同与异之间,关切对方又省察自身,增益价值又不颠覆自我。海德格尔说:“此在与他者共在。”在“共在”中,我们权衡“守”“换”,平衡他人与自身,成人成己。

  据说,这篇文章在评卷场上双评打了54分,三评打了49分。显然,从最终结果来看,这不算是一篇太成功的考场作文。为什么呢?高三学生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呢?

  首先,我们应建立一个对评价标准的认识:考场作文就是考查你对作文题目的认识,以及这种认识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。

  据此,我们对例文可以作如下分析:

  一,这个考生读过书,有积累,有思考,在考场的环境中能尝试把积淀到的东西用起来,很有才气,值得肯定。

  二,文章以抽象论议为主,论议相对单薄(生活经验不足,可以理解),“空对空”式的议论也使“相处”难以落实。人或集体、国家,相处不是单纯的两个圆的相接、拼合、相融,只凭抽象议论,难免流于浅表。而且文章所持观点不新鲜,换成“相处应是谋双赢”更容易理解。现在因引进海德格尔的理论后,需要解释太多,而限于篇幅,没能太有效展开,“共在”“无我”“唯我”之类概念与题目脱节较大又欠缺足够的说明和彼此的关系论证,以致文章内部层次不太鲜明。能简单说清楚的内容,为什么非要如此“过度包装”呢?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
  三、语言不能做到平易,显示出一定的西化追求,但功力未到,使得文章读来有生涩之感。其实,考生使用西化表达除了西方语言本身确实具有这样的特点之外(高中阶段能直接看外文原著的学生应该不会很多,换言之能取其精华者不多),可能更多是受翻译的影响,而翻译人员的水平是参差的。在中文的表达同样可以很出彩,而且也更容易为大众接受的前提下,为什么非要用这种蹩脚的翻译腔表述呢?这种语言的“恶味”是需要调整的地方。

  四、文章中实例不足,缺少联系现实,感觉空了一些。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,不是一句空话。这属于明显的缺失。

  总结,高考考场作文切忌空谈,需有骨有肉,要有时代感。你记住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