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《不去讨好任何人》:跳出讨好怪圈,找寻自我的金句摘抄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8 10:06:24    


1. 我们不能拒绝别人,是因为害怕别人因此受到伤害,害怕别人会报复自己,害怕自己会承受不住别人的怒火,但是归根到底是我们害怕失去关系、失去爱。

2. 你越是不拒绝,对方就越是找你帮忙,是你培养并强化了对方麻烦你的行为。这实在怪不得对方,你从未表达过自己的不愿意,对方怎么会知道呢?他还以为你真的就是这么闲,而且乐于助人呢!

3. 无法拒绝别人、总想讨好别人的问题,从本质上来说与“别人”实在没有多大关系,而是你内心的想法、过去残留的感受在作怪。所以,想要学会拒绝、不再讨好,真的很容易。你不需要去改变别人、改变世界,你需要做的只是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罢了。

4. 你之所以不能拒绝别人,不是因为自己社会经验不丰富、社交技巧不足,找不到拒绝别人的理由。而是因为你就是有“乐于助人从而被爱”的内心需要,却又无法平衡自己人性里的“自私自利”。

5. 拒绝这件事从来没有捷径可以走。但不要担心,人们爱的从来不是事事点头的“软柿子”,而是内心强大,能拒绝别人也能帮助别人、能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“狠人”。

6. “无条件附和别人”的本质是一种对自我的压抑。你有自己的喜好、观点,却因为种种原因从不说出口,这是你对自己主见的压抑。你生来喜欢安静,却为了“合群”而积极地社交,这是你对自己个性的压抑。你完全有能力光芒四射地展示自己,却选择了默默无闻,这是你对自己锋芒的压抑。

7. 一个人之所以无条件地附和别人,看起来是对自身想法与愿望的压抑,但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接纳。

8. 你越是通过与他人一致的方式追求安全,就越容易迷失自己;而越是迷失自己,你就越是希望与他人保持一致从而感到安全,最终陷入恶性循环。

9. “害怕别人嫉妒自己”往往是“我嫉妒别人”的内心投射,正是因为你在内心狠狠地嫉妒着身边的人,才会推己及人地认为别人的内心也是充满嫉妒的。

10. 你将自以为“丑陋”的本性隐藏起来,用自以为“理想”的自我形象与别人打交道。这个时候有两种可能,第一种,别人并不喜欢你展现出来的假我,于是你有机会回归本性;第二种,别人很喜欢你展现出来的假我,于是你就带着这个面具开始了往后的生活。

11. 真正的自我接纳是:第一,勇敢地承认你的现实;第二,发现这份现实下的优势;第三,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。

12. 讨好型的人往往会认为:自己无法向别人提要求,是为他人着想、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表现,却忽略了内心因为他人可能拒绝而产生的羞耻与恐惧。

13. 不能向别人提要求,看起来是在为别人考虑,本质上却是一系列关于你自己的问题。“我向他提要求,他会满足我吗?”“如果我被拒绝,我将会多么难堪?”“我麻烦了他人,他会不会不喜欢我?”

14. 当你认为自己足够好的时候,你就会勇敢地向别人提要求,因为你觉得被爱、被满足是你应得的东西。而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感情上的乞丐,你就只会被动地等着别人施舍给你一些善意与帮助,而不是主动地去索要,因为期许自己不该拥有的东西会让你愧疚难当。

15.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被外界境遇的好坏所影响,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。只有一个人拥有稳定的自我感,才能明白别人说我好并不会让“我”变得更好,别人骂我坏也并不会让“我”变糟糕的道理。

16. 讨好者的内心对于“我是谁”是很迷茫的,有的时候是无所不能的神,有的时候是卑微的尘。所以外在情况的变化会让你时而印证“自己是神”的结论,时而印证“自己什么都不是”的结论,从而心情忽起忽落,不得安宁。这就是即便不提要求也无法缓解的第三重痛苦了。

17. 越自卑就越不敢提要求,越不提要求就越无法被满足,越无法被满足就越缺爱,越缺爱就越自卑的恶性循环之中。

18. 越自恋就越无法接受现实,越无法接受现实就越失败,越失败就越自卑,越自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越大,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大就越难以接受现实。最终只能在逃避与白日梦中虚度自己的一生。

19. 想要帮助所有人,本质上是一种自恋的表现。你是一个人,有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范围,即便你不眠不休,也不可能帮助所有人。但是你却认为自己是“神”,能够拯救世界,全世界的人都比你可怜,所以地狱不空你誓不成佛。你说你能不感到无力且痛苦吗?

20.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只有善意、无私等光明的一面,就好像太阳升起来而不落山一样,听起来很美好,实际上谁也受不了。当你执着地做一个好人,而不允许自己坏的一面呈现的时候,你就被“物化”了。你虽然成了一个“好人”,但是也不再是一个“人”了。

21. 人们常说“善良是一种智慧”,而因为内心的冲突不得不做好人,则是愚蠢而不自知。一个做不了“坏人”的“好人”不是真正的好人。真正的好人需要带点锋芒,将有分寸的善良给到对的人,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。

22. “认可”是讨好者绕不开的话题。希望别人认同你的行为、希望别人喜欢你、希望别人觉得你是个好人,都是追求认可的表现。

23. 为了获得“认可”,讨好者总是在做应该做的事情,而忽略了自己想做的是什么。

24. 除了想要别人与你共担风险,并用一件又一件“应该做”的事情道德绑架自己之外,讨好者还拥有一种非常顽固的信念:“别人不认可,就说明这样做是错的,是我没有做好。”得不到认可,就是我没有做好。

25. 如果只是人生观、价值观不同,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。最可怕的是,绝大多数人之所以认可你,和他的价值观并没有什么关系,他认可你的唯一原因只是你满足了他的需要。

26. 一个人之所以没有给你想要的认可,往往和你做得对不对、好不好没有关系,你只是没有满足他的需要而已。如果你非要得到他的认可,那就太傻了。

27. 人生最痛苦的两件事无非是“渴望不可得”与“所得非所爱”,而讨好型的人通过不停做别人期待自己做的事,成功将以上两种情形占满了。一方面,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做,另一方面,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非要做。

28. 别将“应该做的事情”想得太理所当然,在没有充分沟通前,你永远不知道对方需要的是什么。

29. 依靠别人获得满足是孩子的状态,而成年人是需要学会自我满足的

30. 与其向别人“讨”认可,不如学会认可自己,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。

31. 什么是认可一个人最强有力的证据呢?很多人都说是结果!其实不是的,你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可能只是因为你幸运、因为你的起点高,有时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。而只有“过程”是你不可否认的能力,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看到事情在一点一点起变化,这才是有意义的东西。

32. 讨好的你之所以总是微笑,并不是因为你感到愉快,与之相反,恰恰是因为你觉得不安。

33. 很多抑郁症就是因为一个人攻击性表达不畅,不得不向内攻击自己造成的,而自杀就是自我攻击的极端形式。

34. 一个讨好者是不敢攻击任何人的。不要说直接与别人发生争执,公开反对他人的观点,即便只是锋芒毕露地展示自己,让对方感到你是一个有竞争性的对手,或者让他人看到你的优越性,都会让你感到很不安全。

35. 如果说付出努力却得不到回报是最令人深感挫败的事情,讨好者可谓是最熟悉这种痛苦的人了。你不断地用微笑去讨好别人,无非是想要获得一点点的安全感,可是你获得了吗?并没有,不仅没有获得,你还在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。

36. 经验决定信念,信念决定情绪,情绪决定行为,而行为又会强化经验。

37. 情绪是一种能量,如果你不让愤怒的能量向外攻击,它就会不得不向内攻击自己。

38. 情绪的压抑势必会给我们带来压力,而压力势必会造成免疫力下降,而免疫力下降无疑会损害我们的健康。

39. 只有你勇敢地“要”了,你才能知道别人是愿意给你的,而只有在你知道别人愿意给你并拥有了很多美好之后,你才能知道自己是“配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