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意境高远的佛家偈语,字字珠玑,令人深思
【1】
犹如莲花不着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。
出自《华严经》,意思是犹如莲花出于水而不沾水,犹如日月运行于天空而不停留。
莲花常用来象征高洁、不染尘埃的品质,它在水面上静静绽放,生长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染。
日月光辉普照万物,却不依赖任何支撑,它们在天空中运行不息,从未停留。
我们身处红尘俗世,但心要像莲花一样高洁出尘,像日月一样光明流转。
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超脱,不随波逐流,不为物欲所动,才能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自在。
【2】
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
心地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
出自唐末布袋和尚的《插秧诗》。
插秧时低头可见水中的天空,寓意着低头反省、内心清净才是修行的正途。
插秧过程中,需要不断地后退才能插满整个田地,这里的“退步”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前进。
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们常常追求不断前进。但有些时候,我们也需要学会“退步”,即放下执着与固执,以更加灵活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变化。
这种“退步”并不是逃避或放弃,反而是一种进步,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与勇气,它能够帮助我们超越自我限制,实现真正的成长与进步。
【3】
风动心摇树,云生性起尘。
若明今日事,昧却本来人。
出自《五灯会元》,意思是风吹动时心就会像树一样地摆动,云生成时本性就会像尘土一样扬起,如果总是想弄明白现实中的这些事,反而会不明白本来的自我。
前两句“风动心摇树,云生性起尘”,其实是风动幡动之辩的诗化表达。
通过风摇树和云起尘的自然景象,映射出人内心的波动和烦恼。
外界的风风雨雨常常惊扰我们的心,如同树叶随风摆动,难以安定。
这警示我们,要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,不被外界的风云变幻所动摇,同时也要时刻观照自己的本性,不失本来面目。不能因为对当下的执着而忘记自己的本性,迷失自我。
【4】
以一灯传诸灯,终至万灯皆明。
出自《法华经》,意思是用一盏灯火点亮另外的灯盏,一直到所有的灯都被点亮。
光明和智慧的传递是无界限的。想象一盏灯,它的火焰虽然微弱,却能点燃千千万万盏灯,将黑暗驱散,带来光明。
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将对佛法的彻悟比作“一灯”,一灯彻悟便会以燎原之势星火传播,最终人人得悟佛法,都将登上佛国净土,达成普度众生的夙愿。
金庸小说中“一灯大师”法号的由来便出自此句。
这句话所传达的,是一种积极的、向上的力量传递过程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我们的起点多么微小,只要我们愿意分享、愿意传递,就能够激发出巨大的能量,影响并改变周围的世界。
【5】
一念愚即般若绝,
一念智即般若生。
出自《六祖坛经》,意思是有一个念头愚蠢,般若就断绝了;有一个念头智慧,般若就产生了。
"般若"(bō rě),梵语Prajna的音译,是佛教术语,指智慧或洞察真相的能力。
当人的心中生起愚昧、错误的念头时,那种超越世俗的智慧——般若,就会被遮蔽或断绝。
这里的“愚”是指对事物本质缺乏正确认识,被表象、偏见或欲望所迷惑的状态。这时候,人难以洞察真理,智慧的光芒自然难以显现。
而当人的心中生起智慧、正念时,般若智慧就会油然而生。
这里的“智”是指洞察事物本质、超越表象、克服偏见和欲望的智慧。在智慧的照耀下,人们能够看清世界的真相,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解脱,从而体验到般若的妙用。
一念悟众生即佛,一念迷佛即众生,一切都只在一念之间。